2017年上半年,吳松航參加了農墾系統(tǒng)閉門會,國內五六十家乳粉企業(yè)關起門來“說說心里話”.不少企業(yè)也覺得憋屈:為啥我們做得這么努力了,消費者還是不買賬?
得知自家品牌入選國家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制名單之后,吳松航連發(fā)了好幾條朋友圈,這位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業(yè)部總經理,像是在展示國產奶粉占領國內市場的信心。
自2017年8月開始,被稱為“史上最嚴奶粉新政”的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名單陸續(xù)“放榜”.截至9月20日,共有包括貝因美、蒙牛雅士利、伊利、飛鶴等5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(yè)的297個配方獲準注冊。自2018年1月1日起,未獲得配方注冊證書的嬰幼兒奶粉,將禁止在國內市場銷售。
雅士利集團公共事務與法規(guī)中心副總經理朱國剛感慨,為了此次申報,企業(yè)從基礎營養(yǎng)到產品配方研究,再到母乳研究,積累了海量數據。“我很負責任地講,國內的嬰幼兒配方奶粉(研發(fā)和生產水平)真的已經達到世界水平!
“當前奶業(yè)的主要矛盾不再是質量安全問題,而是發(fā)展問題。”2017年6月,第八屆中國奶業(yè)大會上,中國奶業(yè)協(xié)會會長高鴻賓稱,“中國奶業(yè)被三聚氰胺困擾的階段已經結束了,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!
不過,大多數消費者不這么覺得。在網絡上,仍然彌漫著類似“孩子還是喝進口奶吧”“實在沒勇氣去賭”的言論。
《全國奶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(2016-2020)》的一組數據印證了消費者的擔憂。2015年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17.6萬噸,是2008年的4.8倍!跋M者到境外購買、郵購、代購嬰幼兒配方乳粉增多,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增加。受此影響,國產乳制品消費增速放緩!
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至今,九年光陰,國產奶信任危機背后的復雜性和緊迫性遠超想象。
拒絕歸拒絕,吳松航發(fā)現,大部分消費者對于奶粉的知識其實知之甚少。好奶粉必須有好奶源,好奶源要看蛋白質、體細胞、菌落總數等關鍵指標。但起初,別說消費者,就連不少經銷商都不清楚什么叫“體細胞”“菌落數”,拒絕只是出于“模糊的恐慌”.
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加工工藝主要分為干法和濕法工藝。干法以大包粉為原料,將所有營養(yǎng)素按配比搭配,成本較低,且不清楚大包粉的生產日期;濕法則以鮮牛奶為原料,盡管成本較高,卻可以做到殺菌徹底、營養(yǎng)均衡、口味新鮮。
吳松航透露,被消費者追捧的進口奶粉,大多采用干法。為掩蓋干法工藝奶粉的“不新鮮”,一些企業(yè)甚至加入香精來提高奶香。
消費者“恐慌”的另一面,可能大部分人沒有留意這一個數據:2016年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抽檢合格率高達98.7%.同年,食藥監(jiān)總局組織的全國食品抽檢總體合格率為96.8%.
而在2017年《中國奶業(yè)質量報告》發(fā)布會上,農業(yè)部奶及奶制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(北京)主任王加啟給出了這樣一串數字:中心帶領全國45家質檢機構,連續(xù)9年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檢測計劃,覆蓋全國所有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。截至2016年,累計抽檢樣品17.8萬批次,檢測指標包括違法添加物、微生物指標等十余項。三聚氰胺等違法添加物的合格率一直穩(wěn)定在,主要質量衛(wèi)生指標達到了發(fā)達國家水平。
“最重要的是,奶制品質量安全體系已經建立,不再是被動式的應急!蓖跫訂⒄f。
九年彈指一揮間,在奶業(yè)人看來,這是值得驕傲的一份成績單。市場買樣、異地抽樣、輪流檢驗,月月抽檢、月月公布…在食品業(yè)中,這樣的待遇絕無僅有。
2016年6月,《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和管理辦法》落地,每個企業(yè)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。對奶粉的配方進行注冊,意味著我國對嬰幼兒奶粉的管理上升到藥品級別。
民意抱怨,加上高層關注,倒逼出了企業(yè)行動,幾乎所有能想到的措施都上馬。國內自建奶源,甚至連“收購國外牧場-罐裝生產-回國銷售”的模式一度都成為風潮。雅士利索性在距離奧克蘭50分鐘車程的地方購買牧場、建廠生產!爱敃r,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奶源的期待。”朱國剛說。
高級乳業(yè)分析師宋亮去過不少奶粉工廠。參觀過后,最直接的感受是“腰桿子硬了”,“國內隨便拉一個像樣點的企業(yè),裝備都比國外好”.
現在,部分牧場和工廠還成了休閑旅游景點,供消費者近距離參觀奶牛養(yǎng)殖、奶粉生產加工的過程。這不僅是一次消費者體驗,更是企業(yè)公關!把垡姙閷!本龢穼毴闃I(yè)奶粉事業(yè)部總經理劉森淼說,2017年,君樂寶啟動了“奶業(yè)小鎮(zhèn)”項目,預計將迎來80萬-100萬游客。
至于質量檢測,按照飛鶴乳業(yè)副總裁盧光的說法,國內乳企已近乎“自虐”.以飛鶴為例,24小時跟蹤檢測,“不是等到最后再看合不合格,全程的關鍵點都要把控,25道檢測程序,涵蓋了441項次的檢驗。”
yiliu質量、監(jiān)管最嚴、抽檢數據近乎“逆天”,國產奶粉仍然無法打動消費者。企業(yè)也無奈:“沒什么好辦法,只能靠時間解決! 農業(yè)部給的回復是,“從降低生產成本、調整產品結構、提高產品質量、加大宣傳引導等多個方面著手!
多位受訪者覺得,中國乳業(yè)儼然陷入了“塔西佗陷阱”--當行業(yè)失去公信力時,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,做好事還是壞事,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、做壞事,難以重獲信任。
2012年,華中農業(yè)大學教授青平等人曾做過實驗:從經濟心理學角度,研究農產品傷害危機事件后的消費者信任修復。他將企業(yè)的修復措施分為“信息性修復”(適時的有效信息溝通)、“情感性修復”(道歉、同情與表示懊悔)和“糾正性修復”(更側重于物質手段)。
研究發(fā)現,對于“能力型”信任違背,糾正性修復和信息性修復的補救效果好。青平在研究中也警示:近年來,我國一些乳制品企業(yè)在產品傷害事件發(fā)生后,注重口頭辯解的情況比較普遍,也注重調動消費者的民族情感,力圖在消費者中樹立購買國貨的意識!暗驗椴辉敢獬袚洕鷵p失,遠遠難以達到消費者預期!
更意味深長的結論是:倘若企業(yè)發(fā)生“誠信型”信任違背,無論哪種補救方式,效果都不明顯。
因此,國產奶粉人做了那么多努力,如何轉化為消費信心,仍是全行業(yè)需要思考的一大課題。